7月4日至6日,无锡经济开发区教育系统“领路”工程2024年新教师培训班的69位青年教师,在经开区教师发展中心和江南大学校长教师培训中心的组织下,从和畅实验中学、华师大附属太湖湾学校等多所学校集结,奔赴杭州开启了一场为期三天的研学之旅。这场以“拓宽教育视野、汲取先进经验”为目标的研学,让新教师们在集团名校访学、红色浸润、数字体验中,为新教师的教育生涯注入了鲜活灵感。
研学首站,学员们踏入了坐落在西子湖畔的西湖小学。一进校园,“一生一‘柿’,西湖情”的长廊便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长廊两侧展示着学生的日常故事、教师的教育随笔,每一块展板、每一处角落都透着“关注每个孩子的每件事”的细腻。顾笑晴主任介绍:“西湖人相信,教育的温度就藏在这些‘小事’里。” 参观完充满创意的校园后,西湖小学精心准备了两场精彩讲座。年轻班主任钟瑞哲老师以《建设真实而有温度的班级》为题,分享了自己的“带班三部曲”,分别是专业成长、班级管理和家校沟通,陈豪老师则以《用“心”做“新”人》讲述了自己的成长路:刚入职时每天陪伴孩子们一起成长,坚持记录学生的闪光点,利用课余时间认真参与课题研究,同时还远赴山地地区开展支教活动。陈豪强调要想专业上有进步,还是要给自己定目标,平时就要有所积累,这样才能不断成长为一个优秀教师。之后,经开区教师发展中心郭春华主任也进行了总结。他提醒学员在外出参观学习时要“听经验分享,看校园文化,同时要带着思考的态度去回顾这些内容”。郭主任,也再次强调培训期间的安全问题和纪律问题,以确保本次培训能够顺利完成。

现场参观西湖小学
研学第二站,青年教师们来到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走进馆内,泛黄的历史文献、逼真的场景还原、珍贵的实物展品,将大家带回了百年前那段风雨如晦的岁月。在“红船”模型前,讲解员深情讲述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从上海转移到南湖红船的历程,“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的红船精神,让在场教师们深受震撼。

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合影留念
参观完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一行人来到了杭州市行知小学,周筱春校长带领青年教师们参观校园环境。其中,该校有着丰富的劳动课程和配套的劳动实践教室。在周校长的带领下,青年教师们参观了位于学校地下一层的不同主题的劳动教室,这些烹饪、编制、雕刻、扎染、木工等等主题劳动教室,学员们也纷纷感叹该校的教育特色和独特的办学理念。之后,周校长分享了《名师工作室的创建与运营管理》主题讲座。周校长分别从区级联动模式、结对共赢模式和校级引领模式,分享如何建立卓越教师名师工作室。在讲座中,周校长也强调名师工作室的成效源自导师的反思和整个团队的共同努力。周校长的话让大家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新认识。

参观劳动主题教室

周校长分享《名师工作室的创建与运营管理》主题讲座
研学最后一站来到了杭州观成实验学校(初中),赵廖杰老师带领培训班人参观了学校校园环境同时分享学校的办学理念,强调该校是一所民转公的集团化办学学校。在2024年,学校也有幸被评为“书香校园”。随后,赵老师带领大家去参观学校位于5楼的一座国家级非遗博物馆——浙江十竹斋版画博物馆,学校以“五育并举,全人培养”为核心理念,倡导“人文打底,学养厚积”,将非遗传承融入日常教学,打造了一座“活态”文化课堂。之后,学校校长带来了项目化学习的主题讲座,分享该校的现代办学理念和文化底蕴。为了更好地以人育人,该校挖掘教师的精神成长需求,分享了学校项目化学习的内涵和管理启示,认为教师不仅仅是一个“导师”也是一个“促进者”,学校也不断地在传统管理与创新管理的螺旋式发展中前进。

参观讲解浙江十竹斋版画博物馆

李洁校长分享讲座
最后,全体青年教师来到了浙江数字教育港,近距离体验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创新的前沿成果,在负责人的讲解下,体验未来发展教育的新路径。随后,青年教师们依次参观数字教育港的教育数字化展示中心,这些展示中心汇聚了智慧教研、智慧教学、智慧管理、数据中心四大核心板块,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产业生态。在这里,全体青年教师们体验了沉浸式教学空间、人工智能钢琴、书法教室、AI急救、虚拟仿真、未来教室、数字美育、数学实验室、学前和教育后勤装备等。通过实地体验多项前沿技术应用,了解数字技术如何赋能教育转型。

参观体验书法教室

参观浙江教育数字港合影留念
此次杭州研学之旅,从西子湖畔的育人初心,到南湖红船的精神洗礼;从劳动教育的实践创新,到非遗传承的文化浸润,再到数字教育的未来图景,新教师们收获到了满满的“教育灵感”。老师们也将以此次参观为契机,主动拥抱教育数字化转型,为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